新疆且末县云雾岭一带铜矿化带含金蚀变带找矿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1 地质概况 云雾岭一带处于华南板块羌塘板块,木孜塔格中生代陆沟裂陷盆地,云雾岭背斜和中新生界山前坳陷,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有5条(F1-F5)。F1号断裂为山前坳陷北缘大断裂
1 地质概况
云雾岭一带处于华南板块羌塘板块,木孜塔格中生代陆沟裂陷盆地,云雾岭背斜和中新生界山前坳陷,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有5条(F1-F5)。F1号断裂为山前坳陷北缘大断裂,属区域性大断裂。F3、F4、F5断裂延伸长,倾向南。东西向断裂总的特点呈压性。北东东向断裂亦有5 条(F6-F10),走向北东60°,倾向南,具扭性断裂特征,强于东西向断裂。北东东向断裂控制着含金蚀变带;东西向断裂控制着铜矿化带。岩浆活动有燕山期花岗岩和闪长岩体多呈岩株状产出,斑状二长花岗岩体锆石U-Pb法年龄为201.。脉岩很发育,石英脉、闪长岩脉成群出现,特别是在北东东向含金蚀变带内石英脉、闪长岩脉分布密集,并普遍具不同程度的金矿化。东西向断裂控制着铜矿化带,普遍具孔雀石化,蚀变分带明显,铜矿化发生在花岗岩体边缘沿断裂分布。中-酸性小岩株、闪长岩脉、石英脉普遍具不同程度金、铜矿化,反映两者具有成因上的联系。小岩株、闪长岩脉、石英脉在蚀变带可作为该区的找矿标志。
1.1 云雾岭铜矿带地质特征
云雾岭铜矿化带位于5890 高地北坡,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北侧,东西向断裂南侧。矿带近东西向沿断裂呈带状展布,西宽东窄,控制长度约2千米,南北宽200-300米。矿带蚀变带规模较大,呈宽条带状,走向与铜矿化带一致,宽度大于1千米,北起东西向断裂,南达岩体中心,严格受断裂及岩体双重控制。
蚀变特征:有硅化、黄铁矿化、黄铜矿化、绢云母化、孔雀石化、褐铁矿化,次有绿泥石化、钠长石化、次闪石化、辉钼矿化等。热液蚀变具较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,从南向北,为白云母化辉钼矿化带、绢云母+黄铜矿+黄铁矿+硅化带、黄铁矿+绢云母+强硅化带、硅化+电气石化等。钼矿化较弱,主要在岩体中部,与白云母+辉钼矿化带有关。铜矿化主要与绢云母+黄铜矿+黄铁矿+硅化带有关,其次是黄铁矿+绢云母+强硅化带有关。铜矿化与蚀变强弱成正比。
矿化特征:矿化带东西长2 千米,厚30-40 米。矿化岩石以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。岩石硅化、黄铁矿化、绢云母化蚀变强烈,并见孔雀石化、褐铁矿化呈不均匀绿色、褐红色。岩石以花岗结构和变余花岗结构为主,花岗结构次之,构造块状、星散状、浸染状、细脉浸染状、条带状等。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、黄铜矿、孔雀石,次为黄铁矿、斑铜矿、辉钼矿、褐铁矿等。经化学分析铜的含量一般为2-5%,高达5-10%。
1.2 云雾岭含金蚀变带地质特征
云雾岭含金蚀变带挟持于F6 号和F8 号北东东向断裂之间,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,宽2.5-3.5 千米,长达数10千米,该蚀变带呈负地形,其岩性为上三叠纪炭质砂岩、细砂岩、粉砂岩、炭质页岩,该带断裂、裂隙发育,闪长岩脉、石英脉成群分布。岩石蚀变强烈,主要有赭石化、黄钾铁矾化、弱黄铁矿化等。岩石因铁染,在带内呈现分散状褐红色团块。这条蚀变带可进一步划分为两条次级蚀变带:拓石山南蚀变带和头色沟南蚀变带。这两条次级蚀变带构造复杂,岩浆热液活动强烈,闪长岩脉、石英脉特别发育,并见有明显的金矿化。
2 地球化学特征
2.1 岩石、地层地球化学特征
(1)岩石地球化学背景
该区岩石中Au、Ag、Hg、Mo、Cu等元素的背景平均值低于或远低于地壳克拉克值,相当于地壳处于分散贫化状态,而As、Sb、Bi、W等元素背景平均值均高于地壳克拉克值,尤其是As元素,说明这些元素相对于地壳处于明显的集中富集状态。本区的主要成矿元素Au、Cu、Ag、Hg等处于一种低或超低地球化学背景状态。
(2)地层和岩浆岩的元素含量特征
地层中Au 的变化系数大于1.5,说明Au 在地层中离散程度极大,分布极不均匀,在局部的成矿有利地段可能会发生迁移富集矿化。As、Sb、Hg、Bi的变化系数介于1-1.5之间,说明这些元素在地层中离散程度极大,分布极不均匀,在成矿有利地段可能会发生富集矿化。Ag、Cu、Mo、W 的变化系数介于0.5-1之间,说明这些元素在地层中的离散程度一般,分布不均匀。
岩浆岩中Au、Ag、As、W、Hg 等元素的变化系数介于1-1.5之间,说明这些元素在岩浆岩中离散程度大,分布不均匀,在成矿有利地段可能会发生富集矿化。Sb、Bi、Cu、Mo等元素的变化系数介于0.5-1.0之间,说明这些元素在岩浆岩中的离散程度一般,分布较均匀。
文章来源:《物探与化探》 网址: http://www.wtyht.cn/qikandaodu/2021/0414/477.html